
《非遗进万家》,
今天带大家了解的是
市级非遗项目——宝应乱针绣。
中华刺绣源远流长,今天我们聊到的乱针绣,已有百年历史。
1989年,宝应乱针绣创始人朱军成等人到常州学习将乱针绣引进到宝应。宝应乱针绣取材多样,风格异彩纷呈。本期节目,邀请到了宝应乱针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汤祝萍,为大家介绍乱针绣。

汤祝萍
宝应乱针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江苏省三八红旗手、江苏省三带能手、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江苏省首席技师江苏绣达人、正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

汤老师介绍:乱针绣是一种以针作画的针画,是家居装饰中的观赏品,其中好的作品,甚至为文人墨客所钟爱,堪称艺术收藏佳品。
乱针绣,当年是丹阳正则学校校长吕凤子带领学生杨守玉于上世纪20年代创立的,在当时被命名为“正则绣”,后被杨守玉传授到常州,更名为乱针绣,成为极少数名人贵族们的家装高配,市场上难得一见!
上世纪80年代末乱针绣传到宝应,宝应绣娘们在祖辈延续下来的传统平绣针法的基础上进行进化演变,并与常州乱针绣技艺碰撞出新型绣种——宝应乱针绣。
谈起汤老师和乱针绣的不解之缘,
还得从缂丝说起……
1988年,汤祝萍被宝应县城北农场派往苏州学习缂丝技艺,89年学成之时,她便回到宝应开始带徒了,到了92年,她已经承包了缂丝厂专门为苏州缂丝总厂加工缂丝腰带的工作,那时跟随她的绣娘很多,团队的缂丝技艺也是无人不夸;
时间到了1999年,因为种种原因,缂丝腰带的业务骤然停止,那时的汤祝萍也并没有垂头丧气,在师父陈娟琴和朋友们的推荐下,她结识了缂丝大师王金山和刺绣大师张玉英,惊艳于两位一幅幅经典作品的同时,汤祝萍也真正地和乱针绣结下了不解之缘。
缂丝业务不再,她和团队的绣娘们不抛弃不放弃,重燃华丽的刺绣梦,用曾经缂丝的丝线游走于“情”指挥针、“意”依仗线的乱针绣之间。
汤祝萍刺绣作品

这幅刺绣长达30米,一针一线如山水画卷般徐徐展开,东起嘉峪关、西至阿拉伯,这条万里丝路记下了丝绸之路最后的辉煌。

回首刺绣人生,2000年—2010年对汤祝萍来说是好年景,同时也是宝应绣从业人数的顶峰,最好时达到6000多人。当时,宝应乱针绣还带动了桑、蚕、丝、线、染、裱、框等产业链的发展。
而渐渐地,市场上开始有机绣画的出现,手工刺绣的市场变得越来越小,2012年起,又有越南绣和朝鲜绣加入市场竞争,再加上超市、工厂越来越多,很多力不从心的绣娘们因为有了更轻松是就业机会而放弃了繁复的刺绣工作,宝应绣的从业人员也越来越少,由原来的大几千人剩下如今的数百人。
祝萍乱针绣艺术中心作品

国画用笔墨展示山水,而绣娘们曾在扬州城庆2500年之际,用平绣和乱针绣相交叉相结合的方式再现国画的用笔味道,将扬州的十里春风、四季景物,在《扬州胜迹图》上一一呈现。
除了屡获金奖的荣誉,汤祝萍也肩负着传承人的责任。目前,宝应的绣娘基本上都是70后,80后加起来不到30人,90后更是没有,年轻人愿意学刺绣的是少之又少。
为了不让乱针绣失传,汤祝萍游说她95后的女儿张露,回家乡接力传承乱针绣,并担任新产品、新针法的创新、研发和宣传工作。
汤祝萍女儿张露
刺绣文化分享课

平日里,汤祝萍还经常带着乱针绣进校园,给水乡娃们授课,传授家乡非遗。
采访的尾声,汤老师说: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加入到宝应乱针绣的传承队伍中来,只要愿意学,她和团队的绣娘们都会倾囊相授,让水乡非遗活起来、火起来。
